《半月谈》刊文点赞:这就是鹤壁!鹤立豫北,碧映太行
近日,鹤壁登上了"中华第一刊"
《半月谈》2019年第15期
《半月谈》点赞我市产业转型升级、
生态环境保护、城乡融合发展
《半月谈》到底是啥?
半月谈
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时政刊物,是基层读者学习时事政策,了解中央精神的主渠道,被誉为"中华第一刊"。
《半月谈》始终坚持高格调的大众化,高品位的通俗化,坚持时事政策为主、基层读者为主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,是我国期刊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名牌刊物,成为党在宣传思想战线上一块具有权威性的舆论阵地。
《半月谈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,委托新华社主办的、面向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。《半月谈》被指定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政参考读物,是公务员考试、高考等考试的必读刊物。
以下为文章全文
鹤壁:鹤立豫北,碧映太行
生产的光分路器芯片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%、保住了一条未受工业污染的淇河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八成……作为依煤而建的资源型城市,河南省鹤壁市近年来综合施策,奋力突围,产业鹤立豫北、生态碧映太行的新鹤城在淇河之畔焕发出夺目光彩。
位于鹤壁市的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,生产的光分路器芯片连续4年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%,已是此领域公认的全球最大供应商。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远大说,公司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和AWG芯片项目,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、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部分产品已可与国际前沿技术“并跑”,“领跑”亦在可期。
△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做芯片测试。
鹤壁因煤而建,至今累计生产优质动力煤约8亿吨,80%以上输向全国各地。而今,这座闻名遐迩的煤城正在甩掉资源依赖型城市的帽子,多策并举,积极谋变。
从上世纪90年代以煤炭产业为支点发展电力、建材、化工等产业,到新世纪之初发展循环经济,再到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“3+2”产业(清洁能源与新材料、绿色食品、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、镁精深加工、现代家居产业)、现代服务业“2+3”产业(休闲旅游、新型物流、网络经济、文化创意、健康养老),鹤壁步履不停。
鹤壁市市长郭浩说,鹤壁一方面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;一方面持续开展转型发展攻坚行动,着力壮大优势产业集群,加快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。
建成全国最大的汽车连接器科研生产基地,高强韧超塑性宽幅薄镁板、声表面滤波芯片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,“中国天眼”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、杭州G20峰会中“鹤壁制造”大放异彩……近年来,随着一家又一家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,鹤壁日益接近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目标。
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9名归国博士在2014年创建,刚开始只能租赁30平方米的小房间,现在公司拥有了占地70亩的产业园区,产品也由当初的智慧路灯拓展到嵌入式智能终端与智能滤波芯片。公司执行董事马传琦表示,他们的产品已远销美、日等国。
鹤壁市科技局局长郭志鹏说,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7%,比全省平均增速高5.8个百分点,科技创新为鹤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夏日傍晚,暑气渐消,淇河鹤壁城区段岸边的滨河公园里,群众或跑步遛弯、或跳舞唱歌、或戏水玩沙,扶老携幼,熙熙攘攘。淇河是鹤壁人的母亲河,多年来保持国家二类以上水质标准,鹤壁境内沿河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100%。
△竹园村
往事不堪回首。长期的煤炭开采,固然奠定了鹤壁发展的经济基础,也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,“黑、脏、乱”的标签难以摘下。近年来,鹤壁市将创建全国全域生态环保示范区作为主要任务,以百姓重享绿水、青山、蓝天为远景目标,出台一系列扎实到位的环境整治政策。
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、土地沉陷区分布广等问题,鹤壁市采取拆除废弃工业场地、恢复塌陷区内土地、补植造林等举措,累计恢复治理总面积800多公顷,复垦耕地约200公顷。
鹤壁市淇县位于太行山东麓,荒山丘陵遍布,这里的人民数十载矢志植树造林,染绿荒山,留下了“十万大军战太行”的感人佳话与动人精神。如今,“山里连野猪、金钱豹等野生动物都看得到了”。淇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学周介绍,当前淇县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。
绿满鹤壁,不止于淇县。鹤壁市林业局局长王庆彬说,当前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32.6%、城区绿化覆盖率则达41.92%。
鹤壁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。鹤壁市根据季节污染特征确定环境治理攻坚重点,春季以遏制扬尘污染为主,秋冬季则加大燃煤散烧治理力度。
严格政策如何与民生实际相结合?2018年,鹤壁市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提出了砖瓦窑行业豁免方案,鼓励砖瓦窑生产企业加大环保投入,降低污染物排放,同时每家企业带动周边1万至1.5万户居民的集中供暖。鹤壁市生态环保局总工程师杜晋立说,这一政策不但减少了农村居民燃煤取暖污染物的排放,也让大家享受到了冬季集中供暖,实现了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双赢。
黄牛耕地、青驴拉磨、芦花鸡啄食……在南太行山腹地的洹河之滨,王家辿村的秀丽山水风光及悠然田园生活,吸引了一批批游人。传统石屋错落有致,野生香椿满山遍野,还有乡民手酿的高粱酒,都成了王卫军兴办农家乐的“卖点”。如今,他一年收入可达30万元。
王家辿村的巨变,是鹤壁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。近年来,鹤壁市统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,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、公共资源合理配置,积极创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。截至2018年底,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.1%,全年农村居民在城镇转户落户3.5万人。
△王家辿村登上人民网
为谋乡村振兴大计,鹤壁市擘画囊括100个行政村、300个自然村、100个市县部门、1000名干部的“1311”工程,选入的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市级领导和1个市县部门负责,每个自然村则有1名县级领导负责,脱贫与振兴两手抓。
“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,要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加大工作力度。”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说,鹤壁致力以特色种植、特色养殖、特色加工、乡村旅游、电商流通、光伏扶贫等六大主导产业为抓手,下活乡村振兴先手棋。
△游客在赵庄村的油菜花地里赏花。
鹤壁市委党校的刘虎博士被派到淇县赵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,最近正为打造“赵庄味道”品牌忙碌。近年来,当地政府投入1300多万元改造赵庄,小村变身为集食、住、游、购、娱为一体的旅游景点。村里的柴胡、冬凌草等土产成了畅销货,刘虎还请来专业人士设计包装,并注册了“赵庄味道”商标。
刘虎说,旅游产业的红火让赵庄村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稳定脱贫,村集体经济也得以壮大,去年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,今年年底能突破150万元。
来源:鹤壁日报、《半月谈》
编辑:栗阳
总值班:陈鸿
想第一时间知道我们的活动?
想和鹤壁新闻网小编们来个线下接触?
欢迎加樱花小编微信:hbxww0392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
还可以进全民拍客-我在现场微信群
这里给你好看!
小编等你哦~